阿犇

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

0%

ID3算法

ID3算法

决策树是如何工作的

一棵决策树包含一个根结点、若干个内部结点和若干个叶结点;叶结点对应于决策结果,其他每个结点则对应一个属性测试;每个结点包含的样本根据属性测试的结果被划分到子结点中;根结点包含样本全集,从根结点到每个叶结点的每个叶结点的路径对应一个判定测试序列。决策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产生一棵泛化能力强,也就是能够处理未见实例的决策树。

ID3算法介绍

ID3算法是决策树的一种,它是基于奥卡姆剃刀原理的,即用尽量用较少的东西做更多的事。ID3算法,即Iterative Dichotomiser 3,迭代二叉树3代,是Ross Quinlan发明的一种决策树算法,这个算法的基础就是上面提到的奥卡姆剃刀原理,越是小型的决策树越优于大的决策树,尽管如此,也不总是生成最小的树型结构,而是一个启发式算法。

在信息论中,期望信息越小,那么信息增益就越大,从而纯度就越高。ID3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信息增益来度量属性的选择,选择分裂后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进行分裂。该算法采用自顶向下的贪婪搜索遍历可能的决策空间。

信息熵与信息增益

在信息增益中,重要性的衡量标准就是看特征能够为分类系统带来多少信息,带来的信息越多,该特征越重要。在认识信息增益之前,先来看看信息熵的定义

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学,在物理学中是用来度量一个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,而在信息学里面,熵是对不确定性的度量。在1948年,香农引入了信息熵,将其定义为离散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,一个系统越是有序,信息熵就越低,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,它的信息熵就越高。所以信息熵可以被认为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。

假如一个随机变量$X$的取值为$X={x_1,x_2,…,x_n} $,每一种取到的概率分别为${p_1,p_2,…,p_n}$,那么$X$的熵定义为

意思是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可能越多,那么它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。

对于分类系统来说,类别$C$是变量,它的取值是${C_1,C_2,…,C_n}$,而每一个类别出现的概率分别是

而这里的$n$就是类别的总数,此时分类系统的熵就可以表示为

以上就是信息熵的定义,接下来介绍信息增益

信息增益是针对一个一个特征而言的,就是看一个特征$t$,系统有它和没有它时的信息量各是多少,两者的差值就是这个特征给系统带来的信息量,即信息增益。在决策树分类问题中,信息增益就是决策树在进行属性选择划分前和划分后信息的差值。

假设当前信息的熵为$Entropy(S)$,划分后的信息熵为$Entropy(S|T)$,代表在特征属性$T$的条件下样本的条件熵。那么最终得到特征属性$T$带来的信息增益为

信息增益的计算公式如下

其中$S$为全部样本集合,$value(T)$是属性$T$的所有取值的集合,$v$是$T$的其中一个属性值,$S_v$是$S$中属性$T$的值为$v$的样例集合,$|S_v|$为$S_v$中所含样例数。

在决策树的每一个非叶子结点划分之前,先计算每一个属性所带来的信息增益,选择最大信息增益的属性来划分,因为信息增益越大,区分样本的能力就越强,越具有代表性,很显然这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贪心策略。以上就是ID3算法的核心思想。

决策树停止的条件
  1. 该群数据的每一个数据已经归类到每一类数据中,即数据已经不能继续再分
  2. 该群数据已经找不到新的属性进行节点分割
  3. 该群数据没有任何未处理的数据

ID3算法实现

阅读$sklearn$官方文档可知,$sklearn$的决策树仅仅是实现了$cart$树而已,
当信息计算方式为$Gini$,$Entropy$,就用来分类。注意,$sklearn$并没有实现$ID3$,但是$cart$中使用$entropy$的效果,等效于“二叉树的$ID3$”,因为$ID3$可以是“二叉决策树”,也可以是“多叉决策树”,所以$sklearn$使用决策树+$entropy$方式时,无法实现“基于$ID3$算法的多叉决策树”。

https://scikit-learn.org/stable/modules/tree.html#tree-algorithms-id3-c4-5-c5-0-and-cart

参考文章:
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starfire86/p/5749328.html

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!